鸿儒硕学 谱戏剧人生——专访上海温州人才联谊会顾问叶长海

2015-04-17   来源:上海温州商会

 

鸿儒硕学 谱戏剧人生
                            ——专访上海温州人才联谊会顾问叶长海

    叶长海,温州永嘉人,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叶长海  

    “每当清风吹拂的月夜,涛声送人怡然入梦,为什么久久地萦怀,那满江闪烁的灯影……涛声响在江心屿上,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情歌,无论在过去未来,让我把深情遥寄九天星河……”这是中国著名戏曲专家叶长海教授为第一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填词的主题曲《情系江心屿》,饱含了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满怀深情。
    叶教授的联系电话是一个座机号码,这是他在上海戏剧学院办公室里的电话。你很难想象,如今,在上海,一个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竟不使用手机!这么说吧,他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间办公室内伏案搞学术,即使没有手机,要找到他其实不难。
初次见到叶教授就是在他的办公室。推开门,满目是一丛丛的书堆,一个老人从中探出头,笑笑问:“找我吗?”没错,这一定是叶教授——这间屋子怕是也没有空间容下多一个人了。

    一生都是教书匠
    叶长海出生于永嘉乌牛的农村,祖、父辈都由读书出身而后在温州、上海城内供职。
    年轻时的他饱读诗书,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两年小学教师,又在温州六中等中学教了十几年书,语文、历史、音乐等文史、艺术类科目都在他的教学范畴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拜在郑孟津先生门下研习词曲。
    郑老先生是温州著名词曲声腔专家,当时他想找几个学生,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肯学好读的叶长海正合他的心意。他们在一起对温州的永嘉昆曲的声腔进行了调查,并写出论文,这为叶长海后来从事戏剧戏曲学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直到多年后郑老先生提及叶长海,仍然对他的用功努力赞不绝口。
    1979年,叶长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首批戏剧史的硕士研究生。甫过而立的他彼时已有一儿一女,为了照顾家庭又不耽误学业,举家迁到上海。毕业后,叶长海留校做了老师,一直到今天。
叶长海说自己一生都是教书的,不同的是,35岁前在温州教中小学,35岁后在上海教大学。半个多世纪,由小学一直教到博士生,经历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全程。

记者钱颖与叶长海

    危机是新生前的阵痛
    叶长海在上戏教书、做研究、写书...数十年坚持不断。他写下了一部部戏剧研究著作:《中国戏剧学史稿》、《王骥德曲律研究》、《当代戏剧启示录》、《曲律与曲学》、《中国艺术虚实论》、《曲学与戏剧学》、《愚园私语》等,参加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元曲鉴赏辞典》、《中国京剧》等。
    问及戏剧如今面临的危机,叶长海毫不避讳地说:“戏剧的危机历史上从来都有。”远的不说,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各种西洋文化一下涌入,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戏剧遭受了重创。曾有消极的学者认为,戏剧终究到了消亡的境地。叶长海却认为,危机是事实,但也不必过于恐慌。电视虽然夺走了部分观众,但它毕竟也让人接触到更多闻所未闻的剧种,并且电视只是影像的传输,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性,而戏剧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即时交流是电视永远无法满足的。事实证明,叶长海的推论是正确的。如今,京、昆、越等民族戏剧不但没有消亡,更是走出了国门,接受世界人民的礼赞。
    但是戏剧仍然面临着各种困境。“任何戏剧的辉煌期是很短暂的,其他时间危机无处不在。”现在人们面对危机的心态平和了许多,勇于正视现实。但危机的形式毕竟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没有一味包治百病的良药,不同的危机要有不同的对策。30年前有人认为昆剧在未来30年内必消亡,“可是现在呢,你看看现在走进剧院看昆剧的都是年轻人,是知识青年。”
    温州是南戏的沃土,叶长海与戏剧结缘也无不得益于这个优势。宋元时期鼎盛一时的南戏是温州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瑰宝,可惜在现在的温州年轻人中却鲜有人知。但是叶长海认为南戏还有戏!“首先是对历史资料再作深入地挖掘,同时予以整理,重新出版面世;其次,南戏剧本的研究天地还很大,如《张协状元》等,当年是如何演出的,要像研究古音那样好好地挖掘,要研究这些本子的演出历史;此外还要研究当年的观众结构、审美取向等等。还有就是南戏的剧本,还没有全部挖掘出来上演。要把南戏文化遗产搬上舞台,重现其风采,可以‘老戏老演’,也可以‘老戏新演’,即新编演出。”
    叶长海认为,危机不是件坏事,正确地改革与创新,才能让戏剧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人文教育普及,人的素质慢慢提高,未来的人的经济条件和文化层次总要比现在高,到时候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向更高的层次递进,所以我是乐观的。”

    情牵九山湖
    九山湖边出生的叶长海虽然到上海三十多年,但他骨子里是个完完全全的温州人。乌牛纂、康乐坊、三牌坊、江心寺、大士门……叶长海对这些地名如数家珍,只是如今提及,多了几分感伤。
    这些年回乡,温州已经不再是他少时记忆里的温州。温州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从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建筑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温州特色难觅影踪。叶长海认为抢救保护历史建筑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政府应当引以为重。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地方艺术,都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热心传承,为我们的后人保存温州的文脉。
    幸运的是,温州还有一大笔宝贵财富——温州山水。瓯江、楠溪江、江心屿、雁荡山……拥有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无疑是每个温州人的荣光。切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毁掉这一方好山好水。
    但愿温州的子子孙孙都能在青山绿水间自由徜徉,这是一个游子对家乡最真切的祝福。


 



版权所有:上海市浙江温州商会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1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