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明:“群书翻尽寻法度,踏遍青山觅画材”

2015-02-11   来源:上海温州商会

                      

 “群书翻尽寻法度,踏遍青山觅画材”
                   ——专访上海温州人才联谊会顾问林曦明  

      
     林曦明,1926年生,温州永嘉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剪纸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其多幅绘画作品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

    “做文化工作要跟得上时代,反映现代生活”,今年89岁的林曦明,从4岁起就开始学画习字,在此后八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经历过土地改革、五七干校劳动等,在他的画笔下,中国民间特别是乡村的风土人情成为他一生的绘画题材,正如他所经历的时代一样,他的作品也深度诠释了中国各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和城市生活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持续绽放的蓬勃生命力。

    “天气好种田 下雨就画画”
     林曦明老家在温州永嘉县乌牛镇,由于父亲是民间画工,在耳濡目染下,4岁的林曦明爱上了绘画。14岁随父从事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剪纸等。然而他的爷爷并不支持他画画,在那个战争年代,画画并不是一门养家糊口的好差事,当时他们家也非常的贫困,只有种田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爷爷希望我有空就去劳动、种田”,从小林曦明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听从了爷爷的话,跟着家里人一起在田间劳动。但他一刻也没有打消过画画的念头,“要想画好画,就要画很多画”,还在孩提时代,他就知道绘画这门功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靠不断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于是在雨天不适宜田间劳作的情况下,林曦明就拿起画笔,画着烟雨中的江南美景,画着属于他少年时代的美好画面。
    “我渴望下雨,每当下雨天,我内心就无比的兴奋。”因为在雨中,林曦明才能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画面。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他挥毫并装裱了一幅写有“喜雨楼”的书法,挂在了家中,每看到这三个字,他童年学画的种种乐趣就浮上心头。
 由于家境贫寒,林曦明后来从学堂辍学,开始走街串巷,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在这个阶段,林曦明接触了大量的民间绘画艺术种类,包括庙宇中的大壁画、戏台上的平池装饰画,民间嫁娶所用器具的金漆彩绘,龙船龙灯上的戏曲人物剪纸等,而更为重要的是,深入乡野民间,他更真实的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感受时代最真实的生活气息,这对于林曦明的绘画启蒙阶段,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左:上海温州商会执行秘书长兼上海温州人才联谊会执行秘书长厉蓓蕾;中:林曦明;右:记者王莹莹

    作品要反映时代生活
    家乡是林曦明绘画生涯的起点,也激发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热忱。1944年,18岁的林曦明专程前往温州,师从当时的国画大师苏眛朔门下,开始学习正统的绘画知识,真正了解中国画的精髓。
    苏眛朔是当时闻名温州绘画界的大师,擅长民间风俗画,能诗工书,于文史哲有较深的造诣。为了打好扎实的绘画基础,林曦明住进了苏眛朔老师家,这样他就可以随时聆听大师的教诲。“那个时候有很多仰慕苏眛朔的人前来学画,但是他们一周只来几次,画画也是蜻蜓点水,很难学习到国画的真谛。”
     在苏昧朔的教导下,林曦明不仅学习中国画,同时还研习书法和诗词。而他也受到了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绘画题材更关注现实生活和民间风貌。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展了“打土豪 分田地”的群众运动,这个时期,农民摆脱了地主的长期压迫,他们的精神面貌也成为了时代最靓丽的风景。当时的林曦明是土改干部,他从农村获得了灵感,不仅画了许多农村题材的作品,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剪纸,通过剪纸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当时的土改生活、农村的精神风貌。林曦明的剪纸艺术受到土改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农村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林曦明感受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他身体里对绘画,对艺术创作的激情也不断被点燃。文革时期,林曦明下放到上海奉贤区的五七干校劳动,许多人无法适应当地艰苦的生活,然而林曦明却自得其乐,偷偷拿起画笔,在奉贤的海滩边,泥土地里,画牛、画风景,感受着艰苦岁月里的怡然自得。
“那个时候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偷偷的溜出去写生,在海滩边画水牛,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我都仔细的描摹,现在对于牛的姿态,我都了如指掌。”说起在五七干校画牛的经历,林曦明不禁莞尔一笑。1998年,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一册《林曦明画牛》,艰苦岁月中的静好也被永久的记录下来。
    与许多出生于动荡年代的人一样,林曦明的人生经历了许多道坎,而正得益于这种磨练,他的作品一直充满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他笔下,中国民间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我热爱家乡”
    林曦明一生中创作了一千多幅绘画作品,其中大多数题材是来源于他的家乡。他无数次地深入雁荡山区、江南林落、楠溪江、乌牛镇,创作了如《太湖之歌》、《故乡》、《湖上渔歌》、《杨梅熟了》等作品。“我画的许多山水画是关于江南水乡的,因为我热爱家乡,也怀念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林曦明一直坚持学画、习书、作诗三门功课不间断,他一生创作过近百首诗。“在我的人生中,四分时间是画画,六分时间作诗。”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要想成为好的画家,必须要学会作诗,画以传情,诗以入画,书画渗透。
    在他的诗作中,咏故乡是他的主要情怀,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群书翻尽寻法度,踏遍青山觅画材。方圆曲直点线面,梦里江南民族魂。”他的诗里,江南水乡的美景像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让人陶醉。
    林曦明如今定居在上海,但是他一直心系家乡,希望发扬温州的传统文化,让温州书画传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为缅怀恩师苏眛朔,1990年10月,林曦明在温举办“苏昧朔诞辰90周年纪念画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书画界名士前来观展,取得了巨大的影响,此外,林曦明还积极参与马孟容、马公愚等温州书画名家作品的推广与展出,希望将温州的书画传统发扬光大。
    如今培养温州的后起之秀也成为了林曦明晚年的主要工作。目前他在温州招收了近十名得意门生,其中五个是永嘉人。
    “我只是希望能将我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为温州的艺术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版权所有:上海市浙江温州商会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1756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996号